医院控费后勤预算收缩,上下游竞逐利润,医保提速缓物企现金流压力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医保支付方式也在持续改革和创新。DRG/DIP付费作为一种新型的医保支付模式,正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焦点。

 

DRG/DIP是一种“按病种付费”的机制,旨在通过设定每个病种的标准费用,防止医疗机构进行过度诊疗。在这种付费模式下,患者的医疗服务从以往的“点菜制”转变为“套餐制”,即医院根据预设的标准对特定疾病的治疗费用进行统一管理。如果实际治疗费用超出标准,则由医院自行承担差额,这种方式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然而,这也对医院收入的增长形成了一定制约,医院在后勤预算方面也面临缩减压力。

 

尽管医院后勤服务预算因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因素面临缩减压力,但上下游企业仍竞相布局医院赛道。公开数据显示,在百强物业服务企业中,超过70%的企业已经涉足医院物业管理领域。

 

例如,万物云推出了全新子品牌“丹田物业”,专门针对医院后勤服务市场进行拓展;保利物业则与五家三级医院达成合作协议并已进驻提供服务。这些企业的积极参与,使得医院后勤服务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

 

医院后勤服务市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克而瑞物管整理

 

2025年1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明确“2025年全国80%左右统筹地区基本实现基本医保基金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2026年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实现基本医保基金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同月,国家医保局将6个全省、76个统筹地区列为即时结算的国家试点名单。

 

即时结算将大大缓解医院回款压力,服务于医院的乙方企业应收账款问题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医院物业服务企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从中受益。

 

医院“541”后勤改革将带动「社会化率」提升,“543”将带动「智慧服务」发展空间

 

三明医改“541”指的是在中国福建省三明市推行的一种公立医院薪酬分配制度,该制度旨在优化医院内部的薪酬结构,并确保薪酬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具体来说,“541”代表了医院员工年薪总额在不同群体间的分配比例,即医生(技师)占50% 左右,护理、药剂占 40% 左右,行政后勤占 10% 左右。

 

随着三明医改“541”经验的逐步推广,医院后勤服务薪酬面临大幅压缩,但相关后勤工作并未减少,而是逐渐转向外包模式实施。数据显示2024年医院物业社会化率为60%,预计2023年可达70%。

 

同时,随着医疗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医院招标过程变得更加透明,这不仅提高了整个流程的公正性和公开性,还有望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2024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司发布《关于2024—2025年持续开展「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到2025年底,努力实现全国50%三级公立医院具备和应用运营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力争到2027年底,实现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全覆盖。

 

从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来看,仅有2%的三级医院通过了“543”评审标准,即电子病历达到五级、互联互通达到四级甲等、智慧服务达到三级。医院在实现全面信息化、智慧化目标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医疗信息化发展水平整体有待提升。

 

医院后勤信息化建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克而瑞物管整理

 

公开资料显示,近4成医院未来考虑增加后勤信息化系统,其中后勤信息化系统建设是首要目标。

 

创建时间:2025-08-18 18:13
首页    行业动态    医院控费后勤预算收缩,上下游竞逐利润,医保提速缓物企现金流压力
浏览量:0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