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苏州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标准(暂行)

近日,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正式印发《苏州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标准(暂行)》(以下简称《标准》),这一举措标志着苏州物业管理行业开启信用监管的全新篇章,对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质量意义深远。

 

《苏州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标准(暂行)》

 

一、出台背景:提升监管水平,优化市场环境

物业服务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也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扮演关键角色。此前,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监管手段有限、企业经营不规范等问题。为全面提升物业管理行业信用监管水平,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物业行业监管新模式,苏州住建局制定了《标准》。其目的在于通过科学、公正、透明的评价机制,全面、准确反映物业服务企业的信用状况,引导企业规范经营、诚信履约,激励企业争先创优。同时,为业主选聘物业、协商定价提供重要参考,推动形成 “优胜劣汰” 的市场环境,督促企业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关切,提升居民满意度与获得感,也为主管部门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提供依据,强化行业监管。

 

二、评价体系:百分制量化,多维度考评

《标准》采用百分制量化评分,考评维度涵盖企业基本信息、履约服务、安全管理、矛盾处置能力等。基本信息包括企业注册登记、资质等级等;履约服务考察企业是否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像保洁频次、绿化养护质量等;安全管理聚焦消防设施维护、小区治安管理;矛盾处置能力则看企业处理业主投诉、邻里纠纷的效率与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标准》同时设置良好信息和不良信息。良好信息如企业获得荣誉称号、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可加分;不良信息包括违法违规行为、服务质量严重不达标等,对不良行为扣分不设下限且可重复累计,充分体现对违法违规、失信行为的震慑导向。

 

三、创新举措:明晰三级职责,赋权基层

《标准》进一步明晰并压实了市、区、街道(镇)三级监管职责。市级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制定政策;区级部门承担监督指导、组织实施;街道(镇)作为与居民接触最紧密的层级,被赋予发现问题记录上报权限,真正做到 “看得见的管得着”,让基层监管力量得以充分发挥,有效解决过去基层监管 “有心无力” 的困境。

 

此外,《标准》注重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导向鲜明。突出消防安全与矛盾化解,回应社会关切。设立详尽的良好行为激励清单,不仅涵盖传统荣誉,更鼓励科技创新、参与标准制定、承接 “两智一全” 高品质项目、建立共管账户、项目经理长期履职等高质量和创新发展行为,为企业提升信用指明努力方向。为保障评价的规范公正,要求建立分级标准化检查模板,实行定期晾晒机制,配套建立全市物业检查 “五查” 机制,确保发现问题能及时督查整改,形成管理闭环。

 

四、深远影响:规范行业发展,提升居住品质

《标准》的出台,无疑将有力引导苏州市物业服务企业规范经营、诚信服务。企业为提升信用评分,会主动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内部管理,积极创新发展。对于业主而言,信用评价结果可作为选聘物业的重要依据,让业主在选择物业时有了更可靠的参考,有望享受到更优质的物业服务,居住品质得以提升。从行业整体来看,推动物业管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苏州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供坚实支撑,助力打造更加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

 

相信随着《苏州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标准(暂行)》的落地实施,苏州物业管理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实现服务质量与行业形象的双重提升,为广大市民创造更美好的居住家园。

创建时间:2025-09-16 14:30
首页    物业百科    一文读懂苏州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标准(暂行)
浏览量:0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