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委会管钱:可行吗?这些风险需警惕

近期有地方政府计划推动“业主主导物业资金管理”试点,这种模式或许能在个别小区缓解短期问题,但并不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核心风险集中在三个方面:

 

业委会管钱风险

1.业委会腐败案例频发,内控机制待完善

近年来业委会挪用、侵占小区公共收益的案例屡见不鲜。例如2024年,湖北恩施某小区前业委会主任,在五年内挪用公共收益40万元,换届后潜逃。

 

现阶段,若让零基础的业委会构建资金内控机制,其效率远低于有成熟管理体系的物业公司。此外,若将全国数千亿物业费转为业委会管理的资金集合,背后涉及的税收规范、资金安全监管等问题,都需要提前研判,避免出现监管空白。

 

2.业委会的短期行为倾向:透支小区“养老金”

业委会由业主代表组成,目前缺乏完善的信用约束机制——成员可能随时辞职、卖房搬家,导致管理断层。这种情况下,业委会若主导资金管理,容易通过短期行为博取业主认同,“分发公共收益”就是典型例子。

 

但实际上,小区公共收益(如广告位租金、停车费等)的法定用途,是房屋本体与公共设施设备的修缮维护,它属于小区不动产本身,而非当前业主的“福利资金”。将其用于维护,能保障所有产权人长期利益;若用于分发,则会透支小区的“养老金”,影响后续设施维护。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让物业公司与物业资金管理权形成强连接,核心原因在于“公司制”是历经百年市场检验的信用机制——物业公司不仅能提供专业服务,更是小区治理中唯一具备法人责任能力、专业技术储备与应急响应体系的主体。

 

百年市场经验表明,物业公司需遵守法律法规,追求经营效率与品牌声誉,这使其具备三大关键能力:

 

现金池调节:可替欠费业主临时垫资,确保小区服务不中断;

利润储备:能积累资金用于未来发展与历史风险补偿;

应急责任:从法律规定到作业规范,均需承担刚性应急责任。

 

在电梯故障、消防隐患、极端天气等突发事件中,物业公司的快速决策与资源调配至关重要。

 

业主对“公共收益透明”“权利归属清晰”的诉求,本质是合理且必要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政策制定者与行业企业共同完善法律法规、行业公约,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监管,而非简单将资金管理权交给业委会。

 

现阶段,针对业委会的权力监督机制尚未完善,“关住业委会权力的笼子”还未编织完成,相比之下,物业公司有成熟的管理体系、法人责任约束与应急能力,仍是小区资金管理的更优选择。

 

对小区业主、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各方而言,在讨论物业治理方案、发表观点前,都应基于法律规定与行业实际理性判断,避免被碎片化信息误导。唯有各方回归理性,才能推动物业行业从“争议不断”走向“良性发展”,真正实现基层治理的提质增效。

 

 

创建时间:2025-09-19 10:33
首页    物业百科    业委会管钱:可行吗?这些风险需警惕
浏览量:0

【相关文章推荐】

  • 31省88城开启物业整治行动,“履约”和“公共收益”是主要方向

    2025年3月起,各地住建部门迅速响应,印发物业整治《实施工作方案》,召开专项推进会、公布监督方式。截至2025年8月中旬,整治行动范围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的88个城市。整治聚焦两大重点:一是“履约不到位”,二是“侵占公共收益”,在样本城市的占比分别为86.7%和84%。值得注意的是,“住宅老旧电梯更新不及时”位列第三,也成为本次重点整治的问题。

    4 2025-09-18
  • 8省7市加速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公共收益管理等长效机制

    当前,越来越多城市正加快构建以信用评价为核心的长效监管体系。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全国至少有8个省份发布或修订物业信用评价办法。其中,山西、福建等地对原有体系进行了升级,主要体现在:进一步细化评价维度,将履约质量、业主投诉处理、公共收益管理等群众关切问题纳入量化考核,并提升业主满意度权重,使评价更精准、更贴近群众感受。

    5 2025-09-17
  • 恒大物业或被收购?聊聊可能对物业行业产生的影响

    如果恒大物业成功易主,无疑将对物业行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恒大物业在行业内原本就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其总在管面积庞大,业务覆盖范围广泛。新买家接手后,可能会对恒大物业进行一系列整合与变革。

    19 2025-09-15
  • ​宜昌公积金能提来交物业费了,线上操作更方便

    9月10日,宜昌住房公积金中心发布消息,缴存人家庭(缴存人及配偶)在宜昌区域内拥有自主产权住房并缴纳物业管理费的,可按规定提取住房公积金,且支持线上操作。这一政策的出台,在为居民减轻生活负担的同时,也为物业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与思考。​

    14 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