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到底是服务还是管理?为什么要推广社区物业的信托化管理?

从物业管理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全面推行社区物业管理信托化,应该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举措,那么物业管理到底是服务还是管理?为什么要推广社区物业的信托化管理?下面极致科技小编带您一起来理理~

 

物业信托化管理

 

一、物业管理其实既是服务也是管理

服务对象当然是人,包括业主和住户等;管理范围包括建筑物及相关系统,须保障其正常运行。除此之外,其实还包括对权益关系的管理和执行,特别是在社区环境下,物业管理机构履行这方面管理责任的意义尤为重要。

 

二、什么是信托化管理

是指针对目前绝大部分社区物业管理企业取酬实行的“包干制”,而推动商品房社区治理进步、改善社区关系,废除“包干制”,全面推行信托化物业管理模式下的“酬金制”,实现公开公正透明的公共权益(包括社区公共资源所产生的收益等)支出和分配,是社区物业管理实现根本性进步的主要目标。

 

三、什么是“包干制”

是在住宅房地产建设行业发展初期中国大陆地区广泛实行的一种物业服务企业取酬模式,与当年社会经济生活中企业承包制的宣传和推广的大环境密切相关。但是,这种服务形态的弊端正在越来越多地显现。一方面,这可能让行业及地方主管部门相关管理工作简单粗暴而且“省事儿”,但另一方面则会埋下不定时“炸弹”,有可能形成社区物业费规模性欠缴或拒缴,也有可能导致物业服务企业撂挑子留下烂摊子。

 

还有,在“包干制”结算模式下,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之间形成的“交易”或“交易对立”,还最终可能导致物业管理行业的某种黑社会化倾向,会完全脱离正常的产业发展轨道而走向歧途。

 

四、如何定义信托化物业管理

信托化物业管理,是指委托人(业主大会或业主大会授权下的业主委员会,抑或过渡阶段的物业管理委员会)采用信托方式授权特定机构/组织即受托人(物业管理企业或特定管理人)对其物业资产及关联部分(譬如与特定项目其他物业资产拥有者毗连和公共/共用部分)进行专业物业管理/服务的活动及行为。委托人和受托人以合同形式确认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在合同有效期限内,社区物业服务费和公共收益的分配和支出须处于公开透明状态,同时,须按照约定数额或比例,给予受托人相应的管理/服务酬金,以作为受托人正常履行责任的报酬。

 

实行信托化物业管理,并在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及全体业主监督下,受托人按照管理服务规范履行管理职责,物业服务费及社区相关公共收益分配及使用,按照合同约定执行并完全公开透明,接受周期性审计且符合约定标准,这可视作一个理想社区最重要的标志。

通过信托化物业管理有效实施,原本经常成为社区最根本的利益冲突或矛盾/症结将被“消纳”“融化”。那么,在此基础上开展社区营造、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社区经济、社区金融等各项事业,则将获得蓬勃发展的机会,有利于形成社区运行体系的良性循环,业权人的利益获得最大保障,居住/使用人的权益获得维护,物业管理机构有机会正当取酬和健康发展,形成新时代的社区文明,从而完成理想社区的构建。

 

创建时间:2025-09-23 15:15
首页    物业百科    物业管理到底是服务还是管理?为什么要推广社区物业的信托化管理?
浏览量:0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