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市场规模达10万亿,数据背后揭示了行业现状与潜力

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推动下,这一产业已从单一养老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转型,覆盖健康、养生、医疗、文旅等多元领域。数据显示,康养产业年增长率约9%,2023年市场规模达8万亿,2025年将突破10万亿,2035年更有望逼近20万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1.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消费层级分化明显

消费者年均康养花费达11721元,年增幅9%,但消费层级差异显著:月收入5万以上家庭年均康养支出超5万元,主要投向高端医疗、海外疗养;而月收入1-2万家庭年均支出约8000元,以基础体检、健身卡为主。2023年市场规模达8万亿,其中医疗康养占比35%,文旅康养占28%,健康管理占19%,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保守估计达9.5万亿,2035年逼近20万亿。

 

2.用户结构年轻化,需求前移至健康维护

平均参与年龄41.5岁,较五年前下降12岁。这一群体不再将康养等同于“治病养老”,而是更注重健康状态的主动管理——30-40岁用户中,70%的支出用于健身、膳食调理、心理疏导等预防性服务。康养理念从“养老专属”转向全年龄健康管理,覆盖健康状态维护、亚健康干预等领域,推动产业从“疾病应对”向“健康促进”转型。

 

3.家庭化康养成主流,代际需求协同爆发

76%的用户与父母共同参与康养,高收入家庭更倾向于全家行动。典型场景包括:周末亲子健康营(儿童体能训练+家长瑜伽)、假期家族旅居(老人疗养+中青年休闲)、年度家庭健康体检套餐等。这种模式带动“一站式家庭康养解决方案”需求激增,部分机构已推出“三代同检”“全家健康档案”等定制服务。

 

家庭化康养成主流

来源:《中国康养产业消费趋势报告(2025)》暨康养品牌影响力指数发布

 

4.核心需求聚焦三大方向,与生活目标深度绑定

“身心健康提升幸福感”“良好习惯改善生活品质”“延缓衰老保持年轻态”成为用户最关注的三大诉求,占比分别达68%、59%、53%。调研显示,这些需求与消费者理想生活目标高度契合——82%的受访者认为“健康状态”是实现职业发展、家庭幸福的基础,推动康养从“可选消费”变为“刚需支出”。

 

5.体验待升级,痛点集中于供给侧失衡

仅14.7%用户对当前项目“非常满意”,30.4%评价一般。具体痛点包括:服务标准化不足(42%遭遇过“宣传与实际不符”)、价格不透明(38%反映存在隐性消费)、项目同质化(65%认为“换个名字内容都一样”)。尤其在县域市场,专业人才匮乏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60%的县乡用户表示“找不到合适的康养机构”。

 

6.需求多元化趋势显著,细分领域各领风骚

康养旅游(11%)、医疗康养(10%)、气候康养(9%)、智慧康养(8%)等新兴领域增速迅猛,与中医药形成“一超多强”格局。细分赛道中,旅居康养(年均增长15%)受退休群体追捧,森林康养(增长13%)成为都市人解压新选择。

 

7.科技赋能加速升级,智能设备从监测向干预延伸

AI穿戴设备应用率达34.3%,远程诊疗关注度28.0%,技术已从“数据采集”向“主动干预”演进。例如:智能手环可自动识别异常心率并推送就医建议,AI膳食系统能根据体检数据生成个性化食谱,部分高端社区已配备护理机器人提供24小时监测服务。预计2026年,智慧康养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

 

创建时间:2025-09-23 13:36
首页    行业动态    康养市场规模达10万亿,数据背后揭示了行业现状与潜力
浏览量:0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