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700多个门禁为何集体失效?

在上海浦东新区川沙新镇,为提升老小区安全等级而安装的1700多个“智慧门禁”,却突然集体失效。这一事件引发了居民的强烈担忧,原本旨在保障安全的设施,如今却让小区陷入“不设防”的状态,楼道门24小时敞开,居民安全感荡然无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门禁集体失效?责任该由谁来承担?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门禁

 

一、门禁为何集体失效?

这些智慧门禁的失效,直接原因是政府停止支付每年每台404元的维保费用。自2017年安装以来,维保工作一直由同一家企业负责,而政府承担了全部的维保费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连续6年承担维保费用,已花费数百万,且企业维修响应慢,频遭居民投诉。在这种情况下,川沙新镇城运中心决定不再续约。而维保企业在合同到期次日就切断系统服务,致使门禁系统全面瘫痪,连最基本的开门功能都无法实现。

 

从更深层次来看,当初改造时未明确产权归属,使得政府长期“越位”承担管理责任,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化运维机制。过度依赖财政资金,一旦资金供应出现问题,整个系统就难以为继。并且,单一供应商垄断导致服务停摆风险大增,缺乏竞争和替代方案,使得门禁系统在面对维保企业的单方面决策时毫无抵抗力。

 

二、谁该为这场安全漏洞”负责?

首当其冲的是当初项目规划和实施的相关部门。在推进智慧门禁改造工程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后续的产权归属、管理责任以及运维资金等关键问题,为日后的门禁失效埋下了隐患。未能建立起合理的权责体系,使得政府在项目后期陷入两难境地,既承担了沉重的资金压力,又因企业服务不佳而遭受居民投诉。

 

维保企业也难辞其咎。在合同到期后,迅速切断系统服务,没有按照承诺保证新维保机构进场前的衔接,甚至使得门禁的基本功能都无法使用,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小区的安全秩序,缺乏应有的企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

 

此外,物业在此次事件中也存在一定的失职。虽然门禁安装和维保前期由政府主导,但物业作为小区日常管理的重要一方,对门禁系统的运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和参与,在维保合同到期等关键节点毫不知情,在门禁失效后也只能采取临时的、治标不治本的措施,未能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办法。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浦东新区已启动新门禁安装工作,但要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要明确产权。清晰界定业主、物业、政府在门禁设施管理中的权责边界,将门禁设施的产权移交给业主,使业主真正成为设施的主人,明确物业在日常管理中的责任,政府则从直接管理转变为监督和指导,确保各方各司其职。

 

资金共担,探索“政府补贴+物业费+商业合作”的多元资金模式。政府可以在前期给予一定补贴,帮助建立运维资金池;物业费中合理列支一部分用于门禁维护;同时,通过与周边商家合作,例如在门禁系统上投放适量广告等方式,获取商业收益用于补充运维资金,减轻单一主体的资金压力。

 

建立严格的服务监管机制。制定供应商考核标准,对维保服务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对于服务不达标的供应商建立淘汰机制。同时,制定应急预案,在出现类似门禁失效等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措施,保障居民生活不受严重影响,例如临时安装简易门禁设备等。

 

上海川沙新镇的这1700多个门禁集体失效事件,为其他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和民生工程实施敲响了警钟。只有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责任,建立可持续的运维机制,才能让先进的技术装备真正发挥作用,为居民创造安全、便捷的生活环境。

创建时间:2025-08-12 09:09
首页    物业百科    上海1700多个门禁为何集体失效?
浏览量:0

【相关文章推荐】

  • “带资进场”——优质项目资源争夺下的非理性竞争

    “带资进场”行为并非普遍存在于所有物业项目,其发生显著集中于特定类型的住宅小区。这类项目通常具备规模大、业主付费能力较强、品牌溢出效应高等特点,服务于此类项目有助于物业企业形成稳定现金流,并提升其市场声誉与区域竞争力,提升企业规模效应,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价值。

    2 2025-09-30
  • 社区硬件更新,成为夯实存量资产价值的基石

    “上楼难”是老旧小区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最核心的痛点之一。因此,加装新梯与更新旧梯,成为本轮城市更新中确定性最高的“标配”项目。

    2 2025-09-29
  • 民营企业500强出炉,榜单中为何不见物企踪影?

    在国内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的历年名单中,地产开发企业常年占据重要席位,但作为地产产业链下游关键环节的物业公司却始终缺席。即便头部民营物企年营收已突破400亿元,仍与民企500强的入门门槛存在差距。

    3 2025-09-28
  • 中指研究院举办的物业服务未来五年升级之路线上分享会,看看都有哪些观点!

    从数据上来看,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持续减少,2024年创新低约为10.03万亿元,同比下降10.58%;2024年全国竣工面积约7.3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7.70%;存量市场依然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末中国物业管理行业管理规模达314亿平方米,预计到2029年将突破375亿平方米。

    14 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