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产业园区发展布局与要求丨全面覆盖各类产业园区,百家争鸣齐发展

 

产业园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发展、主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的成功经验之一。“十四五”时期,产业园区仍将承担经济产业主战场、区域发展主引擎、改革开放试验平台的定位与使命,具体“十四五”规划对产业园区的发展、布局与要求有哪些?快跟随极致小编来看一下吧!

 

智慧园区_园区管理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以经济特区为代表的,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新区、边境合作区、跨境合作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为重要内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园区体系,这些产业园区承担了特定阶段、特定发展需求与特定区域的特殊经济功能。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各类产业园区15000多个,其中国家级高新区169家、经开区218个、新区19个、边合区17个、跨合区2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160个(保税港区2个、综合保税区147个、保税区9个、出口加工区1个、跨境工业区1个),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21个(自贸试验区片区67个),对全国经济的贡献达到30%以上,初步形成了2大类别(综合性、功能型)、10余种形态的产业园区体系,覆盖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个行政层级。

 

“十四五”规划对2大类别、10余种形态、承担特殊经济功能的产业园区实现了全面覆盖,包括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经开区、高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自主创新示范区、新区、边合区、跨合区、自贸试验区及自由贸易港,明确提出:“强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创新功能”,“创新提升国家级新区和开发区,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完善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功能”等。

 

除了全面覆盖按功能类型划分的产业园区,”十四五”规划还覆盖了农业、工业、物流、能源、商贸、文化、科创等产业类型的园区。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产业体系逐步演进和更迭,产业园区类型也不断丰富,更加适配于产业发展需求与梯次。从大的产业结构来看,我国的产业园区已由工业主导型向“工业+服务业”并举发展,体现为重视工业园区的二三产融合发展,重视商贸、文化等专业服务业型园区发展,重视科技创新型园区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安全管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整合布局一批大型粮食物流枢纽和园区”。

 

“十四五”期间,我国各类产业园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将持续进行,继续强有力拉动我国经济发展,助推各类产业快速成长。

 

创建时间:2021-05-26 09:30
首页    行业动态    “十四五”产业园区发展布局与要求丨全面覆盖各类产业园区,百家争鸣齐发展
浏览量:0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