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建设没方向?《智慧社区建设运营指南》这不就来了
2021年10月14日至15日,第十一届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在上海举办。此次会上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智慧社区建设运营指南(2021)》(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对智慧社区建设运营的概念内涵、业务需求与建设要点、技术路线、建设运营模式、规范合规等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并就数字中国建设大背景下的智慧社区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设指引。智慧社区建设《指南》中提出了哪些指引观点,和极致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指南》提出智慧社区建设要明确需求,做好规划设计,分类推进。
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基本场所,智慧社区建设需围绕社区基本业务展开,即“政务”“商务”“服务”“家务”,统称为“四务”。
图片来源:物业大数据平台
智慧社区建设是在社区建设基础上,利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社区“四务”进行整合升级和流程再造,提升社区专业化设计、运营、管理水平,打造安全、便利、宜居的智慧社区。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社区情况复杂,不同的社区具有不同的特色及业务重点,智慧社区建设运营应考虑到这些背景差异带来的需求差异,做好需求分析,分类推进。
二、《指南》提出智慧社区技术路线要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协调。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建设热点,是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的基础性空间,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城市智慧化建设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因此智慧社区建设的技术路线在满足社区建设特点和需求的同时,应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相协调。智慧社区建设以网络、智能设施、存储设备等硬件为基础,以数据为驱动,以数字化平台为支撑,综合利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筑智慧社区技术底座,支撑社区智慧应用。
智慧社区的总体架构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四个部分,智慧社区的设施、数据、系统、平台与智慧城市的对应组件相连接,智慧社区的技术实现由相关制度、技术、运维、安全等标准体系进行保障。
三、《指南》提出智慧社区建设要创新长效可持续运营模式。
建设运营的可持续性是考量智慧社区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也是实践中探索的重点,常见投资与运作模式可分为政府投资建设模式、市场投资建运模式、政企合作模式和委托经营模式等四种。
在以往的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企业作为建设主力,而社区居民和公众参与度较低、使用意愿不高,导致群众获得感不强、持续运营能力薄弱。未来智慧社区需要加强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的建设运营模式创新,探索建立基于多元参与、数据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
智慧社区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此次发布的《指南》是推进智慧城市、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探索,也是总结当前智慧社区发展现状和问题,推动智慧社区从以建为主转向长效运营,对于构建政府引导、政企合作、多方参与、专业化运营的智慧社区发展良性生态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最新出炉!广州市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数据盘点
넶0 2023-09-27 -
物业行业动态速览,带你快速了解最新物业资讯!
넶6 2023-09-26 -
第四届广州物博会开展,十多个展区汇聚行业知名企业!
넶16 2023-09-21 -
长沙市9月18日起,启动物业专项执法行动!
넶16 2023-09-19 -
控风险、提效率,这两点哪家上市物企做得好?
넶12 2023-09-13 -
2023年上半年上市物企各项业绩指标盘点之最
넶25 202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