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维保的市场空间巨大,总量达1062.98万台,物企入局机会在哪?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电梯总量1062.98万台。按照一台电梯按照6000元/年来计算维保费(实际可能达不到6000元),那么1000万台电梯,一年的维保费总额在600亿左右。

 

普通的配件更换维修,合同额大概占维保额的3成,一年总费用在180亿左右。电梯中每年大概5%的更新改造率,2023年有50万台的旧梯更新改造大修量,按照每台15万的合同额,大概有750亿的市场规模。随着电梯老龄化比率将进一步上升,2028年,后市场电梯更新改造量有望超过新梯出货量,达到100万台,市场规模达到1500亿。

 

电梯安全“三分靠产品,七分靠维保”。维保工作没做到位,乘客安全也就无从保证。一般一台电梯投入使用后,会由生产制造商提供1-2年的免费维保,更长时间的也有,但价格会更高,所以大部分都是只有一两年。免费维保到期后,一般由物业管理公司委托第三方电梯维保企业来进行。

 

电梯维保内容上来看,维保要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使用正常的电梯每月至少要维保两次,每季度、每半年、每一年各要进行一次大型维保。如果维保费用过低,同时维保公司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的话,就会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我们大家都知道之前爆出的“纸片人”事件,这其实就是低价维保导致的乱象之一,这些都给电梯的运行埋下安全隐患。

 

所以,低价维保现象很容易导致电梯长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保养,进而引发故障。原本可以通过日常维保解决的问题,最终只能通过大修解决,从另一个方面增加了电梯使用的成本。

 

而在智慧电梯的按需维保时代,电梯制造厂商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首先,电梯制造厂商实现按需维保的硬件成本相对较低,其他维保企业在自行采购第三方软硬件时,还需考虑兼容问题。其次,电梯制造厂商能够在电梯中布置的监控传感点位多于维保厂商,获取的信息更详细,对电梯保养更精确甚至可以远程诊断,不需要人员去现场也可以了解情况。最后,电梯制造厂商掌握的数据量、颗粒度、分析维度均较为领先,比如一些零部件的实际工作次数、历史数据、理论极限值对比等,制造厂商可以提前模拟规划维保计划。

 

电梯维保

 

每个物业企业都在为业主构建更安全的社区而努力。虽然电梯维保工作不由物业企业直接负责,但是物业企业仍是电梯使用者(业主)在遭遇意外、担心电梯安全时的第一联络人。所以维护电梯使用安全、提升业主满意度是物业企业的首要目标。如果电梯经常故障,必然导致业主投诉,激化业主和物业企业之间的矛盾。

 

电梯运行安全之外,物业企业还需考虑电梯内高风险行为的控制管理,比如电动车入梯、入楼等。物业企业作为社区安全管理的负责主体,在没有数字化软硬件支持的情况下,想要依靠人力毫无遗漏地监管此类行为并不现实。所以智慧电梯也成为解决诸如电动车入梯、人为阻挡电梯门、人为破坏电梯等高风险行为的唯一解。另外,智慧电梯也是智慧社区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涵盖的数字化按需维保也是物企重点发展的方向。

 

所以,越来越多的物企开始亲自下场,布局电梯后市场。而相比于其他的第三方电梯维保企业来说,电梯制造企业在制造、服务以及信息化系统和技术管理方面,有比较强的优势,并且在电梯维保人员的招聘、培训以及管理考核上,电梯制造企业也拥有较为成熟的体系。

创建时间:2025-02-10 13:06
首页    行业动态    电梯维保的市场空间巨大,总量达1062.98万台,物企入局机会在哪?
浏览量:0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