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物业服务满意度结果出炉,不同期别业主物业服务满意度分化

2025中国物业服务满意度结果出炉,全国总体评价结果如下:

 

1.行业均值波动下行,标杆企业优势稳固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21至2025年间,物业服务满意度行业均值呈现波动下行态势,至2025年已降至72.9分。这一趋势折射出物业行业整体在服务质量提升路径、成本管控效能及市场适应性方面面临系统性瓶颈。部分企业受低价竞争策略掣肘及成本管控压力影响,出现服务标准下调现象,客观上导致行业整体评价水平走低。

 

反观行业内标杆企业,其满意度始终维持高位运行,2025年虽略有下滑,但幅度不大。可以看出,标杆企业依托智能化技术赋能(如人工智能设备管理系统、智能客服平台等),并通过多元化增值服务体系构建(涵盖社区养老、智慧社区建设等创新领域),在持续优化服务体验的同时,巩固了市场竞争优势,堪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性样本。

 

图:近五年物业服务满意度变化情况

近五年物业服务满意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中指调查

 

产业格局的分化演变显著加剧了行业资源集聚的“马太效应”,这一现象具有双重启示价值:一方面揭示中小企业亟待破解生存发展命题,需通过构建标准化运营体系、深化轻资产合作模式等路径,寻求成本管控与服务品质的动态平衡点,进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为行业进化提供战略指引,头部企业在智能化技术研发投入、多元化服务矩阵构建等维度的实践成果,应作为全产业转型升级的范式参考,驱动行业从基础服务供给向高附加值服务生态转型升级,有效消弭服务价值感知差异,最终实现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系统性提升。

 

2.不同期别业主物业服务满意度分化,稳定期微升、老业主略降、磨合期持平

 

磨合期(收房1年内)——满意度僵持在66.1分

房屋交付初期,工程质量问题呈现集中显现态势,典型问题涵盖墙体渗漏、地面空鼓、门窗密闭性不足等。由于业主对商品房交付标准存在较高预期,当发现质量瑕疵时,对物业方的整改时效及施工品质存在较高诉求。然而部分物业服务企业存在"重交付验收、轻缺陷整改"的运营倾向,叠加维修流程冗杂、权责界定模糊等系统性缺陷,同时社区配套设施尚处建设完善期(涵盖园林绿化、公共活动空间等),服务团队与业主群体尚处于信任关系构建阶段,信息交互效率偏低。多重矛盾因素导致业主满意度徘徊于66.1分区间,难以实现有效突破。

 

稳定期(收房1-2年)——从71.9分微升至72.0分

在稳定期阶段,物业服务企业通过标准化服务体系逐步巩固服务基础。严格执行周期性设施巡检机制,重点保障电梯系统、供水供电设施等关键设备的全时稳定运转;实施标准化清洁维护方案,确保公共区域环境质量持续达标;系统策划主题性社区文化活动,通过节日慰问及福利派送、定制化亲子互动项目等载体,有效增进社区成员情感联结。通过上述举措,业主对物业服务标准及流程的认知度显著提升,服务响应效率较初期提高32.7%,服务供给与业主需求的匹配度优化19.4%,最终推动客户满意度指数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老业主(收房超2年)——从76.0分降至75.7分

 

随着居住年限递增,住宅项目逐步进入设施设备老化阶段,电梯故障率攀升、地下管网淤塞及返潮现象加剧等技术性问题集中显现。物业企业面临维修技术复杂度攀升与成本管控压力,工程修复效果与业主品质诉求间存在显著落差。与此同时,物业服务创新机制未能有效对接业主迭代升级的服务诉求,居家养老膳食支持体系、智慧安防系统更新等新兴服务存在供给缺口。在行业资源配置层面,物管资源向新建及高端项目倾斜的客观趋势,导致老旧社区在人力资源配置与专项资金投入方面呈现持续弱化态势。服务供给质量下滑与业主服务标准提升形成的供需结构性失衡,叠加设施维护周期与居住品质需求增长规律的双重作用,最终形成多维矛盾交织导致业主满意度呈现缓降态势。这实质要求物业管理方建立分阶段服务评估模型,针对不同开发周期项目的特性实施精准服务升级,构建适配建筑生命周期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图:不同业主类型物业服务满意度年度变化情况

不同业主类型物业服务满意度年度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中指调查

创建时间:2025-07-18 09:12
首页    行业动态    2025中国物业服务满意度结果出炉,不同期别业主物业服务满意度分化
浏览量:0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