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表示要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对物业公司来说,该怎么接住这个变化?

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表示,我国正在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其实,这事儿跟物业关系特别大,那么问题来了:对物业公司来说,该怎么接住这个变化?

 

物业公司该怎么接住这个变化?

 

一、别再单打独斗,学会“借力”

 

过去,物业常常夹在中间:上面要考核,下面要服务,中间一堆“管不了”的事。比如:

 

消防通道被占,你贴通知没人理,报警又觉得小题大做;

老旧小区想改造,但居民意见不一,你协调不动。

 

现在不一样了。城管、街道、社区的力量真正下沉到小区,他们有专业、有权限、还能调动资源。关键是你得主动联系,别等火烧眉毛才找人。

 

建议每个项目都留好片区城管、网格员、社区干部的联系方式。遇到拿不准的问题,第一时间拉他们进群、请他们到场。哪怕只是站个台、说句话,效果也比物业自己喊一百遍强。

 

尤其是中小物业公司,人手少、资源有限,更要用好这股“外力”。这不是推卸责任,而是聪明做事。

 

二、居民的要求变高了,服务要“往前一步”

 

以前业主觉得物业只要扫地、看门、修灯就行。现在看到城管都能上门解决问题,自然会问:“你们物业怎么连这事都搞不定?”

 

特别是老旧小区,居民对环境改善的期待很高。他们不在乎你有没有一级资质,只在乎“我家门口的路平不平”“垃圾桶清不清”“电动车能不能安全充电”。

 

所以,服务不能只停留在“被动响应”。员工见到问题,别说“这不归我们管”,而要说:“我马上帮您反映,今天就联系街道。”然后真的去办。

 

哪怕最后问题是由环卫、市政或城管解决的,只要居民知道你是中间那个“跑腿的人”,信任感就建立了。很多时候,态度比结果更重要。

 

三、用好政府给的“免费工具”

 

现在很多城市都有“随手拍”“网格上报”“城市管家”这类小程序。居民发现问题,拍照上传,系统自动派单,限时办结,结果还会反馈。

 

物业公司也要会用这些工具。比如发现井盖松动、路灯不亮、垃圾堆积,别光在群里抱怨,直接拍照上传。系统会自动分给对应部门处理,你只需配合通知住户、维持现场秩序。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问题真能解决,而不是石沉大海;二是有记录可查,万一后续有投诉,也能证明自己履职了。

 

四、定期开个小会,把问题摆到桌面上

 

建议每个月或每季度,联合社区居委会,邀请城管队员、居民代表开个小型见面会。不用搞得多正式,找个下午,在小区凉亭或活动室坐一坐就行。

 

把问题公开讨论,规则大家一起定,执行起来阻力就小。 有政府人员在场,决策更有公信力;有居民参与,大家也更愿意遵守。

 

大公司可以把这类活动做成品牌,比如“邻里议事日”;小公司也可以简单贴个通知:“本周五下午,城管同志来小区答疑”。关键是让居民看到:物业在搭桥、在推动、在做事。

 

五、这不是取代,而是升级

 

有人担心:政府介入多了,是不是以后就不需要物业了?

其实恰恰相反。政府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接管每个小区的日常运营。他们的目标是赋能基层、协同治理,而物业是最了解小区、最贴近居民的一线力量。

 

反过来,这项政策还带来了新机会:

 

很多地方开始购买“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服务,物业可承接;

优秀企业能参与社区微更新、适老化改造、文明创建等项目;

通过深度参与公共事务,提升品牌形象和业主黏性。

 

未来的物业竞争,不再只是比谁保洁做得细,而是比谁更能整合资源、解决实际问题。会沟通、懂协调、善借力的物业,才是居民真正离不开的“好管家”。

创建时间:2025-11-25 09:46
首页    行业动态    住建部表示要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对物业公司来说,该怎么接住这个变化?
浏览量:0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