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行业方案
- 智慧物业
- 智慧园区
- 智慧社区
- 未来社区
- 数字决策
-
产品方案
- 物业收费
- 收费管理
- 催收管理
- 业财税银一体化
- 租赁经营
- 房源定价
- 招商管理
- 租赁管理
- 合同管理
- 入驻管理
- 报表分析
- 停车改造
- 无人值守六要素
- 改造步骤
- 平台清分
- 车场应急
- 发票管理
- 商户优惠
- 车场大数据
- 人力共享
- 招聘管理
- 人事管理
- 培训管理
- 绩效管理
- 薪酬管理
- 报表分析
- 现场管理
- 品质服务
- 客户服务
- 人行管理
- 车行管理
- 安保巡检
- 设备管理
- 保洁绿化
- 空间拓展
- 资源盘点
- 资源定价
- 合同管理
- 空间外拓
- 集中采购
- 物料档案
- 采购管理
- 库存管理
- 供应商管理
- 报表分析
- 外包业务
- 外包资源管理
- 供应商合同管理
- 履约验收
- 结算管理
- 增值运营
- 生活服务
- 惠民服务
- BI决策支持
- 数据指标库
- 数据模型
- 多端决策
- 数据安全
-
生态圈
- RPA数字员工
- 电子签章
- AI视频监控
-
共享中心
-
百城万区
- 普惠计划
- 创收计划
- 增效计划
- 提升计划
-
关于极致
-
首页
-
行业方案
- 智慧物业
- 智慧园区
- 智慧社区
- 未来社区
- 数字决策
-
产品方案
- 物业收费
- 收费管理
- 催收管理
- 业财税银一体化
- 租赁经营
- 房源定价
- 招商管理
- 租赁管理
- 合同管理
- 入驻管理
- 报表分析
- 停车改造
- 无人值守六要素
- 改造步骤
- 平台清分
- 车场应急
- 发票管理
- 商户优惠
- 车场大数据
- 人力共享
- 招聘管理
- 人事管理
- 培训管理
- 绩效管理
- 薪酬管理
- 报表分析
- 现场管理
- 品质服务
- 客户服务
- 人行管理
- 车行管理
- 安保巡检
- 设备管理
- 保洁绿化
- 空间拓展
- 资源盘点
- 资源定价
- 合同管理
- 空间外拓
- 集中采购
- 物料档案
- 采购管理
- 库存管理
- 供应商管理
- 报表分析
- 外包业务
- 外包资源管理
- 供应商合同管理
- 履约验收
- 结算管理
- 增值运营
- 生活服务
- 惠民服务
- BI决策支持
- 数据指标库
- 数据模型
- 多端决策
- 数据安全
-
生态圈
- RPA数字员工
- 电子签章
- AI视频监控
-
共享中心
-
百城万区
- 普惠计划
- 创收计划
- 增效计划
- 提升计划
-
关于极致
住建部表示要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对物业公司来说,该怎么接住这个变化?
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表示,我国正在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其实,这事儿跟物业关系特别大,那么问题来了:对物业公司来说,该怎么接住这个变化?

一、别再单打独斗,学会“借力”
过去,物业常常夹在中间:上面要考核,下面要服务,中间一堆“管不了”的事。比如:
消防通道被占,你贴通知没人理,报警又觉得小题大做;
老旧小区想改造,但居民意见不一,你协调不动。
现在不一样了。城管、街道、社区的力量真正下沉到小区,他们有专业、有权限、还能调动资源。关键是你得主动联系,别等火烧眉毛才找人。
建议每个项目都留好片区城管、网格员、社区干部的联系方式。遇到拿不准的问题,第一时间拉他们进群、请他们到场。哪怕只是站个台、说句话,效果也比物业自己喊一百遍强。
尤其是中小物业公司,人手少、资源有限,更要用好这股“外力”。这不是推卸责任,而是聪明做事。
二、居民的要求变高了,服务要“往前一步”
以前业主觉得物业只要扫地、看门、修灯就行。现在看到城管都能上门解决问题,自然会问:“你们物业怎么连这事都搞不定?”
特别是老旧小区,居民对环境改善的期待很高。他们不在乎你有没有一级资质,只在乎“我家门口的路平不平”“垃圾桶清不清”“电动车能不能安全充电”。
所以,服务不能只停留在“被动响应”。员工见到问题,别说“这不归我们管”,而要说:“我马上帮您反映,今天就联系街道。”然后真的去办。
哪怕最后问题是由环卫、市政或城管解决的,只要居民知道你是中间那个“跑腿的人”,信任感就建立了。很多时候,态度比结果更重要。
三、用好政府给的“免费工具”
现在很多城市都有“随手拍”“网格上报”“城市管家”这类小程序。居民发现问题,拍照上传,系统自动派单,限时办结,结果还会反馈。
物业公司也要会用这些工具。比如发现井盖松动、路灯不亮、垃圾堆积,别光在群里抱怨,直接拍照上传。系统会自动分给对应部门处理,你只需配合通知住户、维持现场秩序。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问题真能解决,而不是石沉大海;二是有记录可查,万一后续有投诉,也能证明自己履职了。
四、定期开个小会,把问题摆到桌面上
建议每个月或每季度,联合社区居委会,邀请城管队员、居民代表开个小型见面会。不用搞得多正式,找个下午,在小区凉亭或活动室坐一坐就行。
把问题公开讨论,规则大家一起定,执行起来阻力就小。 有政府人员在场,决策更有公信力;有居民参与,大家也更愿意遵守。
大公司可以把这类活动做成品牌,比如“邻里议事日”;小公司也可以简单贴个通知:“本周五下午,城管同志来小区答疑”。关键是让居民看到:物业在搭桥、在推动、在做事。
五、这不是取代,而是升级
有人担心:政府介入多了,是不是以后就不需要物业了?
其实恰恰相反。政府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接管每个小区的日常运营。他们的目标是赋能基层、协同治理,而物业是最了解小区、最贴近居民的一线力量。
反过来,这项政策还带来了新机会:
很多地方开始购买“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服务,物业可承接;
优秀企业能参与社区微更新、适老化改造、文明创建等项目;
通过深度参与公共事务,提升品牌形象和业主黏性。
未来的物业竞争,不再只是比谁保洁做得细,而是比谁更能整合资源、解决实际问题。会沟通、懂协调、善借力的物业,才是居民真正离不开的“好管家”。
【相关文章推荐】
-
西南最大上市物企退市,对物业行业的影响几何?
这一消息迅速引爆物业行业,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上市物业公司,短短五年间的境遇变迁,既折射出单个企业的发展困境,也反映了物业行业的深层变革。
넶0 2025-11-25 -
住建部表示要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对物业公司来说,该怎么接住这个变化?
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表示,我国正在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其实,这事儿跟物业关系特别大,那么问题来了:对物业公司来说,该怎么接住这个变化?
넶1 2025-11-25 -
一位收费员的自述:2个人管20万㎡小区,年收缴率提升15%,我们靠这5步破局!
谁能想到?2个人,硬扛20万㎡小区的收费活儿——以前物业费收缴率才75%,现在直接冲到90%,年增收15%!
넶15 2025-11-24 -
政策解读:“四化”推动物业提质,江苏探索 “业委会收物业费” 新模式
在创新试点示范领域,文件提出各地要选取一些具备条件的住宅小区,探索开展由业主委员会收取物业费、采取包干制以外的物业收费方式、拓展智慧物业应用场景(电子业主卡、业主在线表决平台等)、发展“物业+生活”融合服务、项目经理向业主委员会和社区述职、业主委员会离任审计等试点。
넶14 2025-11-21 -
2025华东区域物业服务力百强企业名单出炉
当前物业企业对服务品质追求已步入全新高度,华东区域部分头部企业服务品质革新甚至迭代至3.0。产品力作为直面客户需求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围绕需求洞察、服务设计、标准构建、流程优化及品质督导全环节精准提效,形成住宅与非住双轨并行的创新格局。
넶20 2025-11-21 -
“十五五”新建商品住宅年均销售面积约7-8亿平米,预计2026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左右
受行业短期仍面临下行压力影响,预计2026年房地产政策仍将聚焦“止跌回稳”目标,着力清理住房消费领域不合理限制性措施,关注北上深政策优化及房贷利率下调幅度,货币化安置城中村改造等政策也有望继续加快落地“稳市场”。
넶41 2025-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