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发布《关于规范物业管理项目交接行为的倡议书》

2025年11月27日,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发布《关于规范物业管理项目交接行为的倡议书》,立足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接下来就一起看看具体概况!

 

《关于规范物业管理项目交接行为的倡议书》

 

一、物业项目交接工作规范指引

 

1.一个核心前提:依法依约,尊重业主决定

 

物业交接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核心遵循以下原则:

 

交接依据法定:必须以业主大会依法作出的选聘或解聘物业服务企业的决议为根本依据。

 

退出义务明确:原物业服务合同到期或依法终止后,退出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拒不退场。

 

进场授权合法:新进场的物业服务企业不得在未获得合法授权(业主大会决议及正式服务合同)前强行接管。

 

2.两方关键主体:退出方与进场方的协同责任

 

物业交接涉及退出方(原物业服务企业)和进场方(新物业服务企业)两方主体,双方均需主动配合,履行各自法定及约定责任,确保交接顺利。全程应在街道、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物管会的指导监督下进行。

 

(一)退出方核心责任

 

按时有序退场: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及交接计划时间退出,不得擅自中断物业服务,保障业主正常生活不受影响。

 

保护资产资料:不得故意损坏小区公共设施设备,不得隐匿、篡改或销毁物业服务相关资料。

 

完整移交事项:全面移交所有应交付的资料、公共资产及相关资金,不得截留或转移。

 

配合查验确认:积极配合进场方及业主方的查验工作,对交接内容逐一核对,签署正式交接清单。

 

(二)进场方核心责任

 

合法有序进场:凭合法有效的物业服务合同及业主大会决议开展进场工作,杜绝违规操作。

 

拒绝违规接管:坚决不搞“暴力接管”“抢班夺权”等破坏小区秩序的行为,维护交接期间的和谐稳定。

 

保障服务连续:接管后第一时间向全体业主发布公告,迅速衔接各项服务,确保服务标准不降低、服务流程不断档。

 

3.三类核心交接内容:逐项清点,全面移交

 

交接双方需联合业主委员会/物管会,对以下三类核心内容进行逐项清点、核对,确保无遗漏、无争议。所有交接内容须现场查验、客观记录,并由退出方、进场方、业主委员会/物管会三方签字确认。

 

4.四步标准交接流程:有序推进,闭环管理

 

(一)启动报备阶段

 

在物业服务合同终止前30日,退出方需向项目所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提交书面交接计划,明确交接时间、内容、责任人等关键信息;若交接过程中可能存在纠纷、退出方有拒不退场等风险,需提前向辖区派出所报备,做好风险防范预案。

 

(二)组织交接会议

 

在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的主持下,召开由新老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物管会共同参加的交接协调会。会议需明确交接工作时间表、各环节责任主体、争议问题处理机制及应急保障措施,形成会议纪要并由各方签字确认。

 

(三)现场查验与移交

 

交接双方需对照《物业承接查验办法》及相关标准,对小区公共设施设备运行状况、资料档案完整性、资产及财务账目清晰度进行逐项查验。查验过程中需客观记录存在的问题,对符合要求的内容清点后形成《物业项目交接清单》,由退出方、进场方及业主委员会/物管会共同签字确认,清单一式多份,各方留存存档。

 

(四)公告与后续衔接

 

交接工作完成后3日内,新进场物业服务企业需通过小区公告栏、业主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向全体业主公告交接结果,包括交接完成时间、服务对接人及联系方式等信息;新物业需立即全面接管小区各项服务工作,确保服务标准不降低;同时建立业主投诉快速响应通道,及时处理交接期间及接管初期的各类问题,有效化解潜在矛盾。

 

二、五项支撑系统与管理方式

 

为确保物业项目交接过程规范、高效、零纠纷,物业公司应建立或完善以下五大支撑体系,为交接工作的高质量落地提供坚实保障。

 

1.数字化物业管理系统(PMS/智慧物业平台)

 

该系统的核心作用在于集中存储并动态更新所有项目的基础数据与运营记录,通过系统化管理让物业数据实现高效调用,为交接工作筑牢数据根基。

 

业主信息、房屋档案的全面电子化管理,确保基础信息精准可查;

 

建立设施设备台账,结合维保计划自动提醒功能,保障设备管理连续性;

 

工单流转、巡检记录全程数字化留痕,实现工作过程可追溯;

 

财务收支、公共收益明细实时可查且支持导出,确保资金数据透明。

 

 

从交接价值来看,该系统支持一键导出完整电子档案,能有效规避传统交接中“资料找不到、账目对不上”的核心痛点,显著提升交接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2.标准化交接操作手册与SOP流程

 

这一手册与流程的核心作用,是将物业交接相关倡议要求转化为企业内部可直接执行的动作清单,进而实现交接流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明确时间节点任务:制定退出/进场前30天、15天、7天及交接当天各阶段的具体任务表,明确责任主体与完成标准;

 

提供标准文档模板:包含《交接资料清单模板》《设施查验表》《财务核对表》等核心表单,确保交接内容无遗漏;

 

完善异常应对预案:针对对方拒签、资料缺失、设施损坏等常见异常情况,制定清晰的处理流程与解决方案。

 

其交接价值体现在能降低对人员经验的依赖,即便新人也可依循流程“按图索骥”,最大限度减少人为疏漏,从而保障交接过程的规范性。

 

3.财务与公共收益独立核算机制

 

这一核算机制的核心作用,在于构建清晰的资金管理体系,确保交接过程中资金流向明确,从源头上杜绝挪用风险,切实保障资金安全。

 

实行项目独立核算:为每个物业项目设立独立账套或子账户,实现资金与其他项目的物理隔离;

 

公共收益专项管理:公共收益单独建账,定期向业主公示收支情况,接受业主监督;

 

交接前资金管控:在合同终止前1个月冻结大额支出,启动财务审计工作,确保交接时财务数据真实完整。

 

这一机制的交接价值,体现在确保财务数据真实可信,能清晰呈现资金往来情况,从根本上杜绝“糊涂账”引发的交接纠纷,保障资金交接工作顺利完成。

 

4.多方协同沟通机制(线上+线下)

 

多方协同沟通机制的核心作用是打破信息壁垒,提升交接过程的信息透明度,预防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误解与矛盾激化。

 

建立专项沟通渠道:组建“交接专项群”,纳入街道办、业委会、新老物业公司等关键主体,实现实时沟通;

 

 

多渠道信息同步:在交接关键节点,通过公告栏、微信公众号、业主短信三种渠道同步信息,确保覆盖所有相关方;

 

定期进度通报:每周召开交接进度通报会,形成会议纪要并由各方签字确认,明确后续工作方向。

 

这一沟通机制的交接价值,体现在能实现交接过程的全程公开,让各方对交接进度与细节心中有数,进而有效降低对抗情绪,营造协同配合的交接氛围。

 

5.内部责任追溯与合规审查制度

 

这一制度的核心作用在于压实内部岗位责任,强化交接过程的合规性管控,从制度层面防范违规操作风险。

 

明确责任主体:指定项目经理为交接工作第一责任人,统筹推进交接各项事宜;

 

强化合规审核:由法务部门或品质管理部门对所有交接文件进行合规性审查,确保符合法律法规与合同要求;

 

完善资料归档:交接完成后,将全套交接资料整理归档,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以备后续查询;

 

纳入考核评价:将交接工作表现与员工绩效考核、信用评价挂钩,倒逼员工规范操作。

 

这一制度的交接价值,在于建立“谁经手、谁负责”的责任体系,通过制度约束倒逼员工严格按规范开展工作,保障交接过程的合规性与严肃性。

 

创建时间:2025-11-28 18:00
首页    行业动态    关于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发布《关于规范物业管理项目交接行为的倡议书》
浏览量:0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