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不容懈怠,这些和都市圈防疫有关的数字技术解决方案你了解吗?

 

观察国内外都市圈疫情发展脉络,将都市圈协同联防纳入疫情整体防控治理体系,对完善治理体系、全面恢复经济、提升城市韧性尤为必要。而数字技术在源头识别、信息共享、资源调配方面的广泛应用,对提升都市圈疫情防控体系的治理效率有着现实意义。接下来,极致小编将带您了解一下都市圈防疫需要的一些数字技术。

 

1、源头管理,及时识别"关键接触点”

 

源头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及时识别密切接触者、计算疫情传播途径、甄别污染源。人口流动追踪技术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能够精准标记人和物的数字身份,实现跨区域的疫情溯源。

 

首先,时空大数据云平台在疫情防控中可以在疫情监测等多个环节发挥作用。时空大数据同时具有地理信息和时间维度,符合都市圈防疫对流动性的监测和及时溯源的需求,通过获取感染者时空分布、流动状态、各区域感染率等时空数据了解疫情传播路径和各区域的疫情发展程度。

 

此外,“健康码”“物流码”等城市二维码可以对人、物进行认证追踪。如能实现各种类、各区域二维码在统一平台上的互认互通,更能充分发挥二维码在跨区域治理中的价值。

 

除了使用“健康码”等进行人流监控,“物流码”“食品药品码”可以结合工业互联网标识,为每个实体物品赋予虚拟“身份证”,对冷链产品等进行生产到销售的全生命周期追溯以及消杀情况的记录,及时识别疫情源头。

 

国际上也不乏相关案例,新加坡的TraceTogether App通过手机的短距离蓝牙信号探测近距离接触过的用户,产生的数据会上传至卫生部统一监测分析;日本的研究人员通过提取灾害预警App中的匿名手机GPS定位数据,评估紧急状态下东京区域人口流动的变化。

 

2、数据共享,提升信息韧性

 

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疫情地图等产品,可以推动多维度疫情的共享,增强信息韧性,实现信息链条完善、信息精准对接、风险死角回避。

 

 

疫情应急协调_巡更巡检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推出了各地风险等级查询、核酸检测结果查询、密接人员自查等功能,并可以关联各地健康码的数据,加速全国防疫工作一体化。

 

国内多省市通过疫情地图汇总每日疫情分布情况。如江西的地理信息平台“天地图·江西”,显示了全省区县级的病例数据,为企业和各政府部门提供统一的地理信息底板。

 

美国丹佛公共卫生部门在官网上为丹佛都市圈建立了疫情数据信息平台,用户可以调取丹佛都市圈整体和每个县的新冠确诊率、死亡率、入院率和疫苗接种率。在此之前,丹佛都市圈安全委员会在2012年就创造了全美都市圈抗灾手册标杆《丹佛全险区域恢复框架》,为城市的灾后恢复工作提供指导。大温哥华地区政府联合疾控部门搭建了新冠废水可视化平台,每周更新全域5个处理厂废水样本中的新冠病毒浓度。用户也可通过该平台监控疫情在各区域的分布。

 

3、应急协调,统筹调配物资

 

在应急协调方面,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可有效弥补防疫物资和服务的供需脱节,有助于物资调配的统一布局。

 

当前,工业互联网标识技术被应用于口罩等抗疫物资的分发,有效支撑了民生需求。这套体系可以直接从物资生产环节开始采集数据,追踪销售、分配、使用的全过程。如有健全的数据共享机制,可以进一步打通企业物资供给数据、医疗机构和政府的需求数据及物流数据。

 

另外,捐赠管理溯源区块链平台利用区块链公开透明、不可篡改的特点,将物资捐赠情况、慈善机构、物流公司、政府部门的信息记录上链,实现跨部门的信息精准对接。

 

都市圈的本质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的自然流通和区域协同,而数字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连接和计算。因此,从疫情防控的具体策略来看,数字技术可以帮助打造一套适配都市圈特征的管理体系:针对要素流通,实时连接反映人流、物流等情况的信息和数据;针对区域协同,打破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的信息壁垒,实现统一监测管理统一调配资源

 

创建时间:2021-08-20 09:35
首页    物业百科    疫情防控不容懈怠,这些和都市圈防疫有关的数字技术解决方案你了解吗?
浏览量:0

【相关文章推荐】

  • 500强物企人工成本提升至8.7万元每人

    数据显示,2014至2024年10年,全国31省市最低工资均值从1129元/月上涨至2090元/月,年均增长达到6.4%;同时各地社区基数也在不断上调,2019-2024年5年期间,31省市社保基数均值从3223元/月上涨至4652元/月,年均增长7.6%。

    5 2025-06-30
  • 电子投票系统:破解业主自治决策困局的数字化密钥

    城市化进程中,业主委员会决策存在效率低、参与度不足等问题。苏州“苏易登”APP电子投票系统提供新范式。传统决策有痛点,如时空受限、流程长、信任危机等。苏易登系统有技术突破,实现身份核验闭环、全流程数字化、多场景适配。该系统提升决策效能,实现效率革命、透明化升级、成本优化,带来治理模式变革,包括重构参与机制、建设信用体系、精准滴灌政策。未来将向智能议题生成、跨区域决策联盟、碳积分激励机制方向升级,提供“苏州经验”。

    10 2025-06-27
  • 物业管理系统包括哪些?他们未来的趋势怎么样?

    当前物业管理系统已向数字化、集成化平台转型,核心功能覆盖社区运营全流程,包括基础信息管理、智能收费与财务、客户服务与工单管理等。未来将深度融合 AI、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向智慧化、精细化、服务化方向升级,如 AI 赋能、物联网集成、数据驱动等,还会拓展适老化与社区服务。不过,行业面临数据安全、系统扩展、服务创新与人才转型等挑战。物业管理系统正成为社区生态“智慧大脑”,物业企业需加速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服务。

    25 2025-06-26
  • 社区增值收缩,首次负增长,毛利润首次下降,基础物业服务贡献近7成毛利

    2024年,500强物业服务企业的社区增值服务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3.5%;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则连续第三年下滑,且降幅进一步扩大至12.2%。

    32 2025-06-20
  • 2025中国物业服务企业综合实力100强榜单出炉

    近期,2025中国物业服务企业综合实力100强榜单出炉,榜单前十的依次为保利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招商局积余产业运营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华润万象生活有限公司、金茂物业服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发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深业物业运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越秀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京城佳业物业股份有限公司、南网物业管理(广州)有限责任公司。

    85 2025-06-19
  • 物业企业主动撤场案例激增,在管面积增速连续三年下降至5.1%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物业行业在管面积395.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4%。500强、百强及上市物企的增速已连续多年下滑。

    34 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