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面破解“老小旧远”民生难题,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

早在2014年,上海就率先提出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基本概念。2016年起,上海持续开展了以社区花园、缤纷社区为载体的社区微更新,以及“共享社区、创新园区、魅力风貌、休闲网络”四大行动计划。2019年起,为进一步加大行动的覆盖面和力度,在全市选取了15个街镇,开启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共建共治共享行动,整体推动了一批民生项目落地,形成了以长宁区新华路街道、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浦东新区惠南镇海沈村等为代表的一批城乡社区生活圈。

 

智慧社区

 

在市民15分钟慢行范围内,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养老、休闲及就业创业等服务功能,提升各类设施和公共空间的服务便利性,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各种需求,努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全面构建与上海超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社区生活圈

 

据了解,在加快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过程中,浦东将以破解“老小旧远”民生难题为“主线”。在养老服务、幼儿托育、旧区改造、乡村振兴等方面,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去年浦东率先开展“两旧一村”改造,今年将继续启动不成套房屋改造约1100户、城中村改造点位54个。

 

而物企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业务模式有哪些优越性呢?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模式对于业主来说具有距离近、消费门槛低、频次高、黏性强等特点,本身自带稳定流量。而且物企将周边店铺引入社区商城开展增值服务,在前期也不需要投入过多资源,非常适合物企作为开展社区增值服务的切入点。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艾瑞咨询数据预测2025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将会增长至35.3万亿元,可谓潜力巨大。其实对于本地生活服务,互联网行业巨头们一直在探索。例如阿里旗下饿了么从餐饮外卖平台升级为“解决用户身边一切即时需求”的生活服务平台、美团扩大服务场景边界,不断发掘本地生活“贴身经济圈”、字节跳动针对本地生活成立的“本地直营业务中

 

那么相较于这些巨头,我们物业企业基于本地生活服务开展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模式的优势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3点:

 

一是掌握业主数据,自带流量池。物业掌握着业主数据,比其它任何机构都更有机会了解业主的用户画像,了解业主在社区生活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掌握着这个流量入口,就是物业和周边商家开展合作最大的筹码。

 

二是自带营销体系,覆盖每一个业主。业主和物业的雇佣关系使得双方具有天然粘性,高频的基础服务使得物业的管家体系可以联系到每一个业主,同样也能把商品、服务推送到每一个业主手里。

 

三是最后100米优势,到家服务更便捷。相较于其它平台的本地服务,物业控制着社区资源。除了到店业务,更可以深入园区服务,便捷地开展上门、入户服务,发挥着“最后100米”的优势。

创建时间:2023-05-23 18:25
首页    行业动态    上海全面破解“老小旧远”民生难题,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
浏览量:0

【相关文章推荐】

  • 2025年以来,“降费风潮”仍在持续,争议背后是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和痛点

    自2024年各地物业费限价政策落地以来,全国多个主要城市相继掀起物业费调价潮,截至目前,围绕物业费降价、物业服务标准的争议仍在持续发酵,上海、重庆、武汉、郑州、常州等出现物业费降价呼声

    12 2025-07-08
  • 2025下半年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展望

    截至2024年底,百强企业管理面积均值为6946.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8%,增速较上年下降4.0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物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也显著持续放缓,已经下降至5%以内。2024年,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均值为16.05亿元,同比增长3.52%,增速较上年回落1.04个百分点;2024年,物业服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均值为45.97亿元,同比增长4.01%,增速较上一年下降了3.82个百分点。

    9 2025-07-07
  • 2025上半年中国物业管理行业总结:物业主动撤场、空置房物业减免成热点

    2025年上半年,“空置房物业费减免”成为部分城市物业政策的关注对象,2025年以来,物业企业主动退出管理项目的案例数量较过往有所增加,成为行业当下的争议热点。中铁建物业、滨江服务、永升服务、众安智慧生活、龙湖智创生活等物企均已经或计划退出企业在管的部分项目。

    63 2025-07-04
  • TOP30物企中已有近6成企业布局专业工程,电梯业务关注度最高

    公开资料显示,TOP30物企中已有近6成企业布局专业工程公司。其中电梯更新与加装、承接查验是专业工程公司业务布局的重要方向。50%企业布局了电梯更新与加装,47%的企业布局了承接查验业务。

    14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