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业管理系统到底管哪些?一招教你辨识!

 

近年来,随着社会智能化的发展及行业数字化变革下,智慧物业管理系统的应用频率逐年上升,推动了物业行业的智慧化建设及城市的智能发展。那么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物其实属于智慧物业管理系统或与之相关呢?极致科技小编为你整理分享~

 

智慧物业管理系统到底管哪些?一招教你辨识!

 

1、智能硬软件工具:门禁刷卡、移动端APP、停车道闸、智能家修、移动办公、在线报修投诉等,只要是便利业户出行、家居生活、物业费等费用便捷查询缴费的相关硬软件工具,都可以囊括进入物业管理的范畴中,也就需要一套统一的系统管理和打通,实现智能集成管理。

 

2、AI智能安防系统:安装的AI电子监控设备是物业管理保障业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智能化工具之一,同时还有消防系统、防水系统等多种安防预警系统的接入,都大大加强了物业安全工作的智能化程度,为社区、企业等服务客户的资产安全建立了一层有效的防护网。

 

3、设施设备监控与管理管理区域内的所有设备设施如机电房、水电路管道、电梯电灯、空调、供水系统等,都属于物业设备设施管理的职责范围内,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物业人员除了保洁保绿保安等明面上容易看见和监督的工作外,还有以上不容易呗监督和管理的设备设施养护,这也是物业在管理服务工作中需要重视,不可懈怠的重要工作项目。

 

4、客户呼叫指挥中心:简而言之就是客服,小区业主在前往物业处理物业相关事务时,大部分都会与物业客服人员联系,提前预约和告知希望处理的事务后,在客服人员的帮助下会更快的得到事务的处理结果,是物业与业主直接对话沟通的渠道之一,更是物业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展示窗口。

 

以上都是一套专业的智慧物业管理系统应该具备并且能够高度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的工作项目,是提高物业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业主客户智能化服务体验的重要形式,只有服务与系统两者高度融合、数据集中,才能真正实现物业管理工作的智能化、高效率,所以,物业企业在进行以上项目工作时,一定要选择功能齐全、设计灵活、使用便捷的智慧物业管理系统,才好帮助企业做好管理、做好服务。

创建时间:2024-02-02 09:13
首页    物业百科    智慧物业管理系统到底管哪些?一招教你辨识!
浏览量:0

【相关文章推荐】

  • 2025年以来,“降费风潮”仍在持续,争议背后是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和痛点

    自2024年各地物业费限价政策落地以来,全国多个主要城市相继掀起物业费调价潮,截至目前,围绕物业费降价、物业服务标准的争议仍在持续发酵,上海、重庆、武汉、郑州、常州等出现物业费降价呼声

    12 2025-07-08
  • 2025下半年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展望

    截至2024年底,百强企业管理面积均值为6946.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8%,增速较上年下降4.0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物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也显著持续放缓,已经下降至5%以内。2024年,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均值为16.05亿元,同比增长3.52%,增速较上年回落1.04个百分点;2024年,物业服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均值为45.97亿元,同比增长4.01%,增速较上一年下降了3.82个百分点。

    9 2025-07-07
  • 2025上半年中国物业管理行业总结:物业主动撤场、空置房物业减免成热点

    2025年上半年,“空置房物业费减免”成为部分城市物业政策的关注对象,2025年以来,物业企业主动退出管理项目的案例数量较过往有所增加,成为行业当下的争议热点。中铁建物业、滨江服务、永升服务、众安智慧生活、龙湖智创生活等物企均已经或计划退出企业在管的部分项目。

    63 2025-07-04
  • TOP30物企中已有近6成企业布局专业工程,电梯业务关注度最高

    公开资料显示,TOP30物企中已有近6成企业布局专业工程公司。其中电梯更新与加装、承接查验是专业工程公司业务布局的重要方向。50%企业布局了电梯更新与加装,47%的企业布局了承接查验业务。

    14 2025-07-02
  • 500强物企人工成本提升至8.7万元每人

    数据显示,2014至2024年10年,全国31省市最低工资均值从1129元/月上涨至2090元/月,年均增长达到6.4%;同时各地社区基数也在不断上调,2019-2024年5年期间,31省市社保基数均值从3223元/月上涨至4652元/月,年均增长7.6%。

    30 2025-06-30
  • 电子投票系统:破解业主自治决策困局的数字化密钥

    城市化进程中,业主委员会决策存在效率低、参与度不足等问题。苏州“苏易登”APP电子投票系统提供新范式。传统决策有痛点,如时空受限、流程长、信任危机等。苏易登系统有技术突破,实现身份核验闭环、全流程数字化、多场景适配。该系统提升决策效能,实现效率革命、透明化升级、成本优化,带来治理模式变革,包括重构参与机制、建设信用体系、精准滴灌政策。未来将向智能议题生成、跨区域决策联盟、碳积分激励机制方向升级,提供“苏州经验”。

    29 202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