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物业费收缴率,从转变服务视角做起

 

近两年,行业物业费收缴率持续走低,各大物企都在努力挽救项目的收缴率,增加企业经营现金流入。那么都有些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呢?极致科技小编以新城悦服务的实际案例,为大家分享其可行之处~

 

1、提升服务品质,综合实力升级

 

以客户“满意度”与“收缴率”为核心,围绕客户服务、品质管理等进行整改优化。加强品质监督管理服务,包括客服、环境、秩序、工程等专业维度设置服务标准,严守品质服务红线,并根据项目阶段性管理重点,针对业主关心的服务重点增加安全检查、泳池检查、消防检查等专项检查,加大考核评估力度。

 

而服务升级的重要前提是,服务内容是客户需要的。因此需要从客户视角出发,针对客户体验和服务感知调整和优化服务管理方案,合理规划服务时间、巡检/服务线路、服务内容等,利用物业管理系统对接业主端、员工端和企业端,让业主看到、听到且能及时反馈评价物业分服务工作,达标的继续保持、不达标的积极提升补足缺陷,减少业主对物业服务没做、没做好的误解,减少双方矛盾,提高业主对物业的满意度。

 

2、空置房、空关房主动巡检报备,完善服务边界

 

物业费争议中有一个关注度很高的问题是“业主买了房但因为各种原因没去住,空置的房屋为什么也要交物业费?”而对于这一普遍性现象,新城悦服务也专门设定了“空置房服务日”。借鉴此案例,企业可成立专门的巡检服务小组,并利用专业的空置房巡检管理系统,整合空置房信息、制定巡检计划并可按设定规则自动按天/周/月等周期生成巡检计划,由巡检组对项目中负责的空置房、空关房等进行巡检,定期检查、更新完善空置房状态和业主信息,并将巡检信息、异动同步到业主,强化业主对物业服务的感知,空置房收缴率提升也更加有望。

 

当然,除以上方法外,还有通过“节流”——调整项目结构、优化服务范围等举措,也是企业可参考和考虑的方向。

创建时间:2024-09-05 17:11
首页    物业百科    挽救物业费收缴率,从转变服务视角做起
浏览量:0

【相关文章推荐】

  • 维修资金监管:信托计划如何防滥用与促使用

    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就“党建引领‘信托物业’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建议作出答复,阐述“信托物业”模式。国内有成都模式,以业主大会为委托人、物业企业为受托人,设共有财产信托基金。武汉 2023 年在武昌、洪山部分小区试点,构建信托关系、设小区信托基金,成效良好。2024 年启动《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拟支持酬金制、信托制。未来将深化研究、加强协同、立法保障。该模式为基层治理提供可复制样本,提升居民获得感与治理效能。

    0 2025-05-09
  • 物业创新服务:免费租房如何为社区创造200万收益并提升缴费率?

    在物业管理行业,如何提升业主满意度、增加物业费收缴率一直是困扰从业者的难题。武汉白马泾社区与富力西溪悦居小区物业的实践或许提供了一个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免费帮业主出租闲置房产,不仅为业主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还显著提升了物业与业主的关系。

    7 2025-05-08
  • 徐房集团 "物业 + 养老" 三年行动计划核心内容总结

    2025 年 3 月 27 日,针对上海徐汇区老旧小区养老需求,徐房集团发布《党建引领 " 满意物业 " 三年行动计划(2025 - 2027)》,探索 " 物业 + 居家养老 " 模式。目标是实现 “三升一降”、机制创新和养老突破。分阶段推进,2025 - 2027 年逐步试点、完善体系、形成范式。推出适老化改造等特色服务,构建五力提升模型和责任矩阵。该计划具模式创新、治理升级等示范价值,为超大城市社区养老提供新路径。

    11 2025-05-07
  • 物业管理面积同比增长2.18%,物管由“拼面积”转为“拼效益”

    截至2024年底,百强企业管理面积均值为6946.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8%,增速较上年下降4.03个百分点;合约面积均值为8847.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1%,增速较上年下降1.15个百分点,自2021年以来,百强企业管理面积增速持续下降。

    5 2025-05-06
  • 国内十大物业管理软件系统排名,谁是行业领头羊?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物业管理行业的当下,一款优质的物业管理软件系统,已然成为物业企业提升运营效率、优化服务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利器。面对琳琅满目的软件产品,究竟哪些在行业内能脱颖而出,占据领先地位呢?下面将为您揭晓国内十大物业管理软件系统排名,看看您对它们了解有多少~

    28 2025-04-29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对物业管理行业透视出哪些信号?

    这些政策的实施和推进,不仅对整体经济有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也为物业管理行业带来发展机遇和挑战。

    20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