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行业方案
- 智慧物业
- 智慧园区
- 智慧社区
- 未来社区
- 数字决策
-
产品方案
- 物业收费
- 收费管理
- 催收管理
- 业财税银一体化
- 租赁经营
- 房源定价
- 招商管理
- 租赁管理
- 合同管理
- 入驻管理
- 报表分析
- 停车改造
- 无人值守六要素
- 改造步骤
- 平台清分
- 车场应急
- 发票管理
- 商户优惠
- 车场大数据
- 人力共享
- 招聘管理
- 人事管理
- 培训管理
- 绩效管理
- 薪酬管理
- 报表分析
- 现场管理
- 品质服务
- 客户服务
- 人行管理
- 车行管理
- 安保巡检
- 设备管理
- 保洁绿化
- 空间拓展
- 资源盘点
- 资源定价
- 合同管理
- 空间外拓
- 集中采购
- 物料档案
- 采购管理
- 库存管理
- 供应商管理
- 报表分析
- 外包业务
- 外包资源管理
- 供应商合同管理
- 履约验收
- 结算管理
- 增值运营
- 生活服务
- 惠民服务
- BI决策支持
- 数据指标库
- 数据模型
- 多端决策
- 数据安全
-
生态圈
- RPA数字员工
- 电子签章
- AI视频监控
-
共享中心
-
百城万区
- 普惠计划
- 创收计划
- 增效计划
- 提升计划
-
关于极致
-
首页
-
行业方案
- 智慧物业
- 智慧园区
- 智慧社区
- 未来社区
- 数字决策
-
产品方案
- 物业收费
- 收费管理
- 催收管理
- 业财税银一体化
- 租赁经营
- 房源定价
- 招商管理
- 租赁管理
- 合同管理
- 入驻管理
- 报表分析
- 停车改造
- 无人值守六要素
- 改造步骤
- 平台清分
- 车场应急
- 发票管理
- 商户优惠
- 车场大数据
- 人力共享
- 招聘管理
- 人事管理
- 培训管理
- 绩效管理
- 薪酬管理
- 报表分析
- 现场管理
- 品质服务
- 客户服务
- 人行管理
- 车行管理
- 安保巡检
- 设备管理
- 保洁绿化
- 空间拓展
- 资源盘点
- 资源定价
- 合同管理
- 空间外拓
- 集中采购
- 物料档案
- 采购管理
- 库存管理
- 供应商管理
- 报表分析
- 外包业务
- 外包资源管理
- 供应商合同管理
- 履约验收
- 结算管理
- 增值运营
- 生活服务
- 惠民服务
- BI决策支持
- 数据指标库
- 数据模型
- 多端决策
- 数据安全
-
生态圈
- RPA数字员工
- 电子签章
- AI视频监控
-
共享中心
-
百城万区
- 普惠计划
- 创收计划
- 增效计划
- 提升计划
-
关于极致
A股与港股已有23家房企退市,港股仍有8家停牌中
在过去的10月份,又有2家上市房企,退出资本市场,一个是有央企背景的五矿地产,一个是曾经的“黑马”上坤地产。可以看出,当前上市房企退市表现出两大特征:被动退市为主,主动私有化退市增多。
据CRIC统计,自2023年新力控股成为退市第一股以来,短短三年的时间,A+H股已有接近23家上市房企退市;另外,2021年以来已有7家房企选择“私有化退市”。
随着行业深度调整,一个大的趋势是,未来2-3年房企退市或仍将持续,房地产行业一场更为彻底的洗牌和重组加速到来。
10月22日晚港交所公告显示上坤地产因未达成复牌指引,将于10月27日正式退市。
这是继8月25日恒大退市之后又一房企被交易所勒令退市。自2021年起,伴随房企流动性危机陆续爆发与行业持续深度调整,上市房企普遍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况,部分在港上市的境内房企,因未能按时披露年报而陷入长期停牌。
根据港交所规定,若上市公司连续停牌18个月,将面临被摘牌的风险。尽管多数房企在限期内补发年报并成功复牌,仍有部分企业未能避免退市的结局。
2023年4月,新力控股成为本轮H股内地房企退市潮中的首例。截至2025年10月27日,已有11家H股内地房企被强制退市。
与H股不同的是,A股房企被退市,多半是因为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都跌破1元面值,直接触发了“面值退市”红线,这与A股市场整体的冷暖高度相关。
截至2025年10月27日A股共有12家房企退市,其中有8家房企集中在2023年退市。
一直到2024年“924”新政出台,接连不断的利好让A股房地产板块的信心开始回暖,目前上市房企的股价基本都已经远离了“1元退市”的危险区。

不过,H股仍有上市房企未解除退市风险。
根据联交所的公告,截至2025年9月底H股共有8家内房企或房企旗下企业正在停牌中。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还有当代置业和中原建业2家企业的停牌即将期满,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复牌的话仍有可能被取消上市地位;德信中国则已经进入了清盘阶段,其退市已是大概率事件。
除了上述被动退市的房企以外,今年以来选择私有化退市的房企数量明显增加,如果说被动退市是“无奈出局”,那么私有化则更像一场“主动离场”。
最早是首创置业在2021年9月打响“私有化退市”第一枪,随后中国宏泰发展、华发物业、首创钜大及融信服务4家企业陆续完成私有化退市。从时间维度来看,2025年已完成或提出私有化退市的企业占了一半。
而大悦城地产和五矿地产开始考虑私有化退市方案,意味着私有化退市的趋势仍在延续,这也成为部分房企在行业深度调整期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
房企及旗下企业私有化退市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方面:
一是市场与经营压力持续加剧。多家房企面临股票流动性严重不足的问题,上市平台的融资功能基本丧失,股价长期低迷、估值持续偏低,使企业难以通过股权融资补充资金。此外,部分企业陷入连续亏损与债务困境中。
以五矿地产为例,自2022年以来,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已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亏损额高达32.6亿元。这些经营层面的现实压力,成为推动其私有化退市的直接诱因。而五矿地产日平均交易量仅44万股,股票的流动性明显不足,再加上五矿地产自2009年起便未通过发行股份从公开市场筹集资金,其融资功能已基本丧失。
二是战略调整与运营效率提升的需要。私有化有助于企业实施长期战略,提升业务灵活性,比如大悦城地产明确指出私有化有利于精简管制框架、企业架构及股权。
此外,减少监管成本也是重要因素,作为上市公司需要满足一系列监管要求,增加运营成本和管理复杂性,私有化后可减少这些负担,更灵活地进行战略决策。
三是行业深度调整背景下的主动应对。由于当前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房企销售规模连年下滑,如五矿地产销售额从2021年的260亿元降至2024年的70.2亿元。
此外,在地产板块股价长期低迷的背景下,私有化也有助于企业估值修复,如大悦城地产当前总市值约70多亿港元,与其162.42亿元的归母净资产相比,私有化可避免估值折让,可以看出,私有化已不仅是房企应对当前困境的权宜之计,更成为其在行业转型期中实现战略重整与价值重构的重要路径。
【相关文章推荐】
-
A股与港股已有23家房企退市,港股仍有8家停牌中
多家房企面临股票流动性严重不足的问题,上市平台的融资功能基本丧失,股价长期低迷、估值持续偏低,使企业难以通过股权融资补充资金。此外,部分企业陷入连续亏损与债务困境中。
넶0 2025-11-10 -
70.37%的小区采用包干制模式,54.07%的小区物业费集中在1.0-2.0元/平方米/月区间
54.07%的小区物业费集中在1.0-2.0元/平方米/月区间,与中指研究院2025年上半年报告的20个重点城市物业费均价2.72元/平方米/月基本吻合。但区域差异显著: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高端项目物业费仍维持在5-10元/平方米/月,而常州、徐州等二三线城市已出现大幅下调。
넶42 2025-11-07 -
物业行业10月大事件回顾!
“十五五”规划明确实施物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住建部强调实施房屋品质提升工程,倪虹部长提出扩大物业服务覆盖面并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
넶18 2025-11-06 -
5部门联合发文《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推动智慧物业发展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5部门联合印发《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旨在通过数据赋能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提升治理效能与民生服务水平。
넶21 2025-11-06 -
10月,TOP50企业新增合约面积约5408万平方米,新增第三方拓展规模4592万平方米
10月企业拓展热度相较9月下降,下降43.63%;全委项目共计拓展491个,相较于9月659个同比下降25.49%。本月第三方拓展规模前三的业态是住宅、学校、办公,其中住宅项目占比31.3%,学校项目占比22.2%,办公项目占比17.3%,城市服务项目来看,振兴物业等企业以超3.6亿元的合同额,成为10月城市服务项目合同金额冠军。
넶31 2025-11-05 -
多地发布积极政策,北京3万套公寓+公积金“免限额提取”助力人才安居
鼓励各区利用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市管企业商办用房等房源,筹集3万套左右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青年人才公寓,定向给予租金减免或补贴。此外,青年人才租住青年公寓的可按实际月租金提取住房公积金,不受月缴存额限制,符合条件的可享受“直付房租”服务。
넶30 2025-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