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全面破解“老小旧远”民生难题,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
早在2014年,上海就率先提出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基本概念。2016年起,上海持续开展了以社区花园、缤纷社区为载体的社区微更新,以及“共享社区、创新园区、魅力风貌、休闲网络”四大行动计划。2019年起,为进一步加大行动的覆盖面和力度,在全市选取了15个街镇,开启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共建共治共享行动,整体推动了一批民生项目落地,形成了以长宁区新华路街道、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浦东新区惠南镇海沈村等为代表的一批城乡社区生活圈。
在市民15分钟慢行范围内,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养老、休闲及就业创业等服务功能,提升各类设施和公共空间的服务便利性,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各种需求,努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全面构建与上海超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社区生活圈。
据了解,在加快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过程中,浦东将以破解“老小旧远”民生难题为“主线”。在养老服务、幼儿托育、旧区改造、乡村振兴等方面,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去年浦东率先开展“两旧一村”改造,今年将继续启动不成套房屋改造约1100户、城中村改造点位54个。
而物企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业务模式有哪些优越性呢?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模式对于业主来说具有距离近、消费门槛低、频次高、黏性强等特点,本身自带稳定流量。而且物企将周边店铺引入社区商城开展增值服务,在前期也不需要投入过多资源,非常适合物企作为开展社区增值服务的切入点。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艾瑞咨询数据预测2025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将会增长至35.3万亿元,可谓潜力巨大。其实对于本地生活服务,互联网行业巨头们一直在探索。例如阿里旗下饿了么从餐饮外卖平台升级为“解决用户身边一切即时需求”的生活服务平台、美团扩大服务场景边界,不断发掘本地生活“贴身经济圈”、字节跳动针对本地生活成立的“本地直营业务中
那么相较于这些巨头,我们物业企业基于本地生活服务开展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模式的优势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3点:
一是掌握业主数据,自带流量池。物业掌握着业主数据,比其它任何机构都更有机会了解业主的用户画像,了解业主在社区生活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掌握着这个流量入口,就是物业和周边商家开展合作最大的筹码。
二是自带营销体系,覆盖每一个业主。业主和物业的雇佣关系使得双方具有天然粘性,高频的基础服务使得物业的管家体系可以联系到每一个业主,同样也能把商品、服务推送到每一个业主手里。
三是最后100米优势,到家服务更便捷。相较于其它平台的本地服务,物业控制着社区资源。除了到店业务,更可以深入园区服务,便捷地开展上门、入户服务,发挥着“最后100米”的优势。
-
最新出炉!广州市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数据盘点
넶0 2023-09-27 -
物业行业动态速览,带你快速了解最新物业资讯!
넶6 2023-09-26 -
第四届广州物博会开展,十多个展区汇聚行业知名企业!
넶16 2023-09-21 -
长沙市9月18日起,启动物业专项执法行动!
넶16 2023-09-19 -
控风险、提效率,这两点哪家上市物企做得好?
넶12 2023-09-13 -
2023年上半年上市物企各项业绩指标盘点之最
넶25 2023-09-12